
你的位置:pg电子麻辣火锅爆浆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2:54 点击次数:122
图片
沈周《溪桥访友图轴》
纸本水墨 130.6×47.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自题:“白下长洲不相及,诗篇往往动潜夫,暑街台笠他年约,借看高轩卧雪图,豫斋中舍道及子昂卧雪图。故云:知问学之誉久矣,因立夫先生所附问讯,贞父必有教也。沈周。”白下即南京古地名。南京与苏州两地相隔,不能时常相见,但您的诗篇常常打动我这个隐居之人;当年盛夏时节,您头戴斗笠、行走于街市的邀约仍在耳畔 ——那时您说要同我一同观赏《高轩卧雪图》。 豫斋中舍(友人别号)曾谈及赵孟頫的《卧雪图》,所以才有上述诗句。深知您在学问上的声誉早已远扬,如今因立夫先生转达您的问候,想必贞父兄(收信人)定会有教诲之言。沈周。 题跋是沈周为回应友人 “贞父” 的问候而作,内容可分为三层,既暗藏交游信息,又体现文人雅趣: “白下长洲不相及” 点明两地距离(白下为南京,长洲为苏州,相隔约 200 公里),暗示与友人因地理阻隔难以常聚;“诗篇往往动潜夫” 中,“潜夫” 是沈周自谦(意为隐居之人),既赞友人诗歌感染力强,又暗合自己隐居身份。此句以 “诗” 为纽带,消解时空距离,体现文人以文会友的传统。 “暑街台笠他年约” 回忆昔日夏日,友人头戴斗笠于街市相约的场景,细节生动,可见二人交往不拘礼节;“借看高轩卧雪图” 点出邀约的核心 —— 共赏赵孟頫(子昂)的《卧雪图》。赵孟頫是元代书画大家,其作品为明代文人推崇,“借看古画” 是典型的文人雅事,既显二人对艺术的共同追求,又暗示沈周对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尊崇(吴门画派深受元画影响)。 “知问学之誉久矣” 直接称赞贞父在学问上的盛名,“因立夫先生所附问讯” 交代信息来源(通过第三方 “立夫” 转达问候),可见当时文人交游多依赖书信或中间人;“贞父必有教也” 以谦逊口吻作结,既显对友人的敬重,又暗合传统文人 “闻道有先后” 的交往礼仪。 画中溪桥、远山、茅屋等元素,正呼应题跋中 “访友”“隐居” 的语境。题跋中 “白下长洲” 的地理距离、“借看古画” 的雅事,与画作中 “访友” 的行动形成互文 —— 画为 “形”,跋为 “意”,共同构建出文人 “以山水为媒、以诗画为友” 的精神世界。图片
一处阁楼隐于山间,隐约见其檐角,暗示这是访友图的目的地。图片
一文士策杖独行,正行走在溪桥上。图片
深远构图,前景是高耸的崖岸,中景是阁楼树木,远景是淡淡的远山轮廓。这部分的构图,与沈周所画的《杖藜远眺图》十分相似。图片
沈周《杖藜远眺图》沈周《杖藜远眺图》:心境在登高远眺中,舒展、畅达两幅图的关系,如同沈周登上了山崖后远眺。两幅图的关系,这一放上来,就一目了然。这就是书画的纵横观,纵向地观照笔法、技法、构图的历史传承关系,横向地观察个人的技法探索、作品关联。这幅图就到这里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